三年前第一次到佛陀紀念館,當參觀到佛陀行化圖時,相當感動。看著圖文介紹,深深感受到佛陀的慈悲與智慧。當下用了手機把每一幅畫與介紹拍了下來,最近稍作整理後製,與大家分享這些有意義的故事。


【佛陀教化故事-周利槃陀伽的覺悟】


  周利槃陀伽尚未開悟前,每每誦經過目即忘。和他一同出家的哥哥氣惱他愚笨,經常加以打罵。佛陀知道後,教導他持誦「拂塵除垢」的偈句。從此周利槃陀伽每天一邊認真掃地,一邊用心持誦「掃地掃地掃心地,心地不掃空掃地」。一段時間後,心中慢慢了悟起來。明白外面的垃圾,要用掃帚掃除;心中的貪瞋癡,要用佛法才能淨化。周利槃陀伽因此而開悟,證得阿羅漢。

  學佛修道只要有心,即使資質愚鈍,接納善知識的教導,因緣成熟,也能夠轉凡成聖,轉迷成悟。



【佛陀教化故事-為阿那律縫製三衣】


  佛陀十大弟子中,被尊稱天眼第一的阿那律,有一次他在佛陀說法時打瞌睡,受到佛陀的呵責,當下涕淚悲泣,生起了大慚愧心,發願從此精進用功,再也不闔上眼睛,終致失明。一日,他想縫衣服卻無法穿線,心中期盼有人能幫忙。佛陀知道後,便前往他的住處,為他縫好三衣,並教他修持照明金剛三昧,不久便證得天眼通。

  由此可見,有慚愧懺悔的心,是能滅除罪愆,蒙佛加持。佛陀是很慈悲眾生的,除了給予心靈的法藥外,還會親自幫弟子縫衣,力行平等,沒有距離。



【佛陀教化故事-慈度擔糞的尼提】


  尼提為古印度四種姓中的首陀羅賤民,平日以替人清除糞便為業。一日,挑糞途中與佛陀相逢,因自感卑賤,趕緊迴避,佛陀卻迎面而來,尼提慌張地打翻盛糞的桶子,弄得滿身污穢,不知如何是好。佛陀慈悲說道:「尼提,你現在就跟我出家好嗎?」尼提因而被佛陀的慈悲攝化,歡喜跟隨佛陀出家。

  佛陀慈悲度眾是不分貧富貴賤,只要願意發心修行,佛陀都一律平等,不捨棄任何一個眾生。



【佛陀教化故事-佛度鬼子母】

  夜叉鬼子母,性情凶惡殘暴,常擄他人小孩食之,造成國中父母極大恐慌。佛陀為了教化他,將其最心愛的幼兒藏於鉢中。時鬼子母,遍尋不著,憂愁悲痛,聽聞佛有一切智,即至佛所,問兒所在。佛告之:「天下父母,愛子之心如你;你食人之子,他們的憂悲,正如你失子之痛!你若能受三皈五戒,盡形壽不殺,即還汝子。」鬼子母聞言感悟,從此不再捉小孩為食,甚至成為佛陀的護法。

  我們都習慣以自己的喜好行事,與人相處缺乏同理心,如果能多站在別人的立場設想,就能減少不必要的衝突,也不會有冤親債主的產生。




【佛陀教化故事-修行如彈琴】

  二十億耳出家前是一名琴師,隨佛出家後急於證果。他日夜不懈的精進修行,結果非但久久沒有開悟,反而把身心弄得疲憊不堪,因此心生退轉。佛陀知道後,曉諭他說:「譬如琴弦,太緊則弦易斷,太鬆則彈不成調;唯有急緩得中,才能彈出美妙的音樂。修行也是如此,過份急躁或懈怠,都不是中道。」二十億耳聞佛開示後,調整修行方式,終於在不久之後證果。



【佛陀教化故事-目犍連救母】

  目犍連為佛陀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,其母生前毀謗聖賢,死後墮入惡鬼道。目犍連以神通力,見母受苦,欲以飯食供養。其母欲食,飯食至口,即刻化為焰灰。目犍連向佛陀祈請救母脫苦之道。佛陀告以深重罪業,非一人之力可救,當於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,備百味飲食供養僧寶,以此功德,即可懺罪。此即盂蘭盆法會之由來。
 
 


【佛陀教化故事-吉祥草】
 

  佛陀住世的時候,有一個婦人怛羅那死了獨生子,她傷心欲絕,請求佛陀救治他的兒子。佛陀說:「你去找一戶人家要一顆吉祥草,給你的兒子吃了就會讓他活過來,但是這種草只有沒有死過人的人家才有。」婦人抱著一絲希望,挨家挨戶四處求討,全無下落,哪一家沒有死過人?最後,她終於知道有生必有死,死不是一家一人的,是普遍的,因此走出了悲傷。


 
 
【佛陀教化故事-愛護小沙彌】

  佛陀十大弟子中,論議第一的迦旃延,到南方的王舍城傳教。一天,他派了一名年紀很小的徒弟回祇園精舍探望佛陀。佛陀見迦旃延的徒弟遠道而來,立刻吩咐阿難陀在佛的臥室再添一張床位,讓小徒弟睡在佛的住處。佛陀慈悲的作法,讓遠在他方傳教的迦旃延深受感動,愈加積極弘法。身旁的弟子看到佛陀如此作法,對均頭、羅睺羅等小沙彌,也就更加愛護照顧,不敢輕忽、冷落他們。

  佛教中有所謂的「四小不可輕」,沙彌不可輕就是其中一個。年幼出家的沙彌,雖然不諳經論,有朝一日,悟道成就,也可能成為大法王。所以,當我們面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時,不可心生輕慢,理當尊重。
 



【佛陀教化故事-度化殺人魔】

  鴦崛摩羅,人稱「指鬘外道」,因邪師告以若殺千人,各取一指作鬘,即可成道,所以到處瘋狂殺人。殺至九九九人時,欲害其母以成一千之數。佛陀遙知而愍之,遂前往度化。鴦崛摩羅見佛陀前來,執劍趨前欲害,然始終無法接近佛身。佛陀為說正法,乃懺悔改過歸佛。鴦崛摩羅從惡心改為慈心,一如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。



【佛陀教化故事-平等乞食】

  佛陀時代,比丘靠著托鉢乞食,行腳弘化。「頭陀第一」的大迦葉尊者,從不到富有人家乞食;他認為富貴來自過去世布施的果報,今生既已富有,何必再去錦上添花。「解空第一」的須菩提正好相反,從不到貧窮人家乞食;他覺得窮人三餐都難以溫飽,何忍再增添負擔。兩人極端的行徑被佛陀知道,特別集眾開示:「乞貧乞富,都是心不均平,佛法應建立在平等之上;儘管世間充滿差別對待,吾人的心要安住在平等法中,不執貧亦不執富,才能自受用、他受用。

 

【佛陀教化故事-佛說人身難得】

  佛陀說法,一向善用譬喻,讓人明白深奧的義理。一天,佛陀為讓弟子知道「人身難得」,舉譬說:大海裡有一隻盲龜,每百年才浮出水面一次。海上有一塊浮木,上面有一個小洞,這塊浮木隨風浪四處漂流。盲龜浮出水面,值遇浮木,龜頭又恰能鑽出浮木孔洞,其機緣小之又小;我們得為人身的機會,猶如盲龜的頭能鑽出浮木孔洞一樣難得。此即有名的「盲龜浮木」喻。
 
 



【佛陀教化故事-為母說法】

  悉達多太子出生七日後,母親摩耶夫人辭世,昇至忉利天。太子在姨母大愛道夫人撫養下長大,後來出家悟道,成為覺者佛陀。佛陀即將入滅時,覺得母親的生育之恩未報,因此決定到忉利天為母說法,善盡度化母親的孝道。佛陀上昇忉利天為母說法,證明佛教非常重視孝道倫理,佛教對於合乎情法的世間人倫,並未否定和排斥。



【佛陀教化故事-教化羅睺羅】

  羅睺羅是佛教第一位沙彌,聰明卻喜歡以妄語捉弄人。佛陀知道後,命他端來洗腳水。佛陀洗過腳後,指著水問:「盆裡的水可以喝嗎?」羅睺羅答:「洗過腳的水很髒,不能喝。」佛陀說:「你就像這水,本來清淨,因為不謹言,猶如汙水。」羅睺羅把水倒了,佛陀再問:「這盆子可以盛飯食用嗎?」羅睺羅答:「這盆子不乾淨,不能盛飯食用。」佛陀說:「你就像這盆子,做了清淨的沙門,卻不淨身口意,佛法如何入心?」從此,羅睺羅一改調皮習氣,嚴持戒律,精進修道。




【佛陀教化故事-提婆達多害佛】

  提婆達多是佛陀的堂弟,隨佛陀出家後,經常在僧團中興風作浪。他蠱惑阿闍世太子篡奪王位,並相約待其成為新王,自己也要取代佛陀,成為新佛。曾收買惡漢行刺佛陀,也曾以醉象、大石害佛,終不得逞。佛弟子們對提婆達多三番兩次欲害佛陀,憤恨不已,但佛陀認為,提婆達多是他的逆增上緣,可以藉境修行,不被逆境所轉,而來成就道業。



【佛陀教化故事-洗浴身心】


  有一次,佛陀遊化到拘薩羅,住在孫陀利河邊的叢林裡。有一外道認為,在孫陀利河洗浴身體,能去除業障。佛陀說:「去除業障,要靠自己覺知貪、瞋、痴,面對順境不生貪愛,面對逆境不生瞋恨,並減少欲望,放下執著,才是真正洗浴身心的方法。一旦內心清淨,外在自然淨化;反之,一個煩惱業重的人,縱使以天上之水來洗除塵穢,也無法真正清淨內心。」



【佛陀教化故事-拈花微笑】

  某日,佛陀在靈山會上說法,忽然拈起一朵鮮花。佛陀拈花,舉座大眾盡皆默然,不知佛陀何為?只有修頭陀苦行的大迦葉,破顏微笑。佛陀於是對大眾說:「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付囑摩訶迦葉。」此為佛法「以心印心」之初傳。



【佛陀教化故事-為父擔棺】


  佛陀成道後,到處弘法度眾。一日得悉父親淨飯王病重,即刻帶領羅睺羅等人回國。淨飯王看到佛陀回宮,留下歡喜之淚。佛陀默默握著父親雙手,淨飯王含笑合掌而逝。夜晚,佛陀通霄守護棺木。出殯當天,佛陀親自為父親擔棺。國人目睹這一幕,莫不感動流淚。佛陀為父擔棺,不但克盡人子之道,同時也為後世弟子樹立了孝道典範。

 

【佛陀教化故事-佛陀入滅】


  佛陀住世說法四十九年,講經三百餘會,對於應度的眾生皆已度盡,未度的眾生也已作了得度因緣,於是在八十歲這一年進入涅槃。佛陀入滅前,阿難曾經問佛陀:「佛陀入滅後,我們依誰作為老師?」佛陀回答:「以戒為師」。我們身為佛陀的弟子,應當依教奉行,從生活中學習放下執著,發願今生得解脫,不再受六道輪迴之苦。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哈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